“家住岳麓区,工作在芙蓉区,高峰期通勤仅需半小时。”穿行于城市的轨道交通,是市民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。若要问起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发生的巨大变化,那么,一条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运行,让市民可以快捷地抵达城市的每一处,值得关注。
这十年,长沙从“零”起步,从无到有,加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,积极打造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,形成了长沙城市轨道交通“米”字型构架、双“十”字拓展线网格局,助力星城率先步入高铁、航空、城际铁路、地铁、磁浮、高速公路“六位一体”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阵营的同时,也提升了百姓的出行品质,拓展了城市的未来发展的空间。
攻坚克难,按下建设“快进键”
2014年4月,湖南第一条地铁——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载客试运营,长沙自此进入“地铁时代”。
2022年6月,长沙地铁6号线初期运营,线路依次穿过长沙市望城区、岳麓区、开福区、芙蓉区、雨花区、长沙县,途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、湖南工商大学、湖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,串联起河西城际轨道枢纽和黄花机场,可与5条地铁线路换乘,是长沙目前跨区县最多、涵盖区域面积最广、线路最长、站点及换乘站最多、建设难度最大的地铁线路。
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线,凝聚了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。早年间,放眼全国,长沙轨道交通的建设、运营落后于许多兄弟省会城市;在之后的建设过程中,受湘江阻隔、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影响,也让建设的难度层层加码。
穿越江河、穿越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、穿越既有运营地铁线、穿越大型市政工程......建设中的无数困难,激发着建设者们不断创新。比如,长沙磁浮快线突破了中低速磁浮交通的“车辆、轨排、接触轨、悬浮控制、定位测速等”关键核心技术,解决了系统工程化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;长沙地铁6号线首次成功采用超大断面暗挖(开挖断面面积约418m?)、泥水盾构分体始发、矩形顶管等先进工艺工法的项目,首次在区间隧道引进国外进口先进设备Brokk机器人开挖等等。
如今,长沙已拥有6条地铁线路、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线,运营线路里程突破200公里,运营车站达148座,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在全国排名跃升前列,被业内称为轨道交通建设的“长沙现象”。
此外,还有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一期、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二期、长沙市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段、长沙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(云塘站-五里牌站)、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T3航站楼工程等数条在建轨道交通线路。据悉,到2026年长沙地铁运营里程预计超300公里,建成线路15条(段),在建线路超7条(段)。
拓宽空间,驱动城市新发展
国庆小长假即将来临,作为网红城市的长沙,上榜国庆热门目的地,将迎来一大批省内外游客。游玩长沙,毫无疑问乘坐地铁出行是首选,无论是去五一广场、扬帆夜市、四方坪夜市品尝美食,还是去岳麓山、橘子洲、松雅湖赏美景,乘坐地铁都能“一网打尽”。
地铁是一座城市的动脉,带动区域的发展。俗话说:“地铁一响,黄金万两。”地铁不仅是方便出行的交通工具,也是拓宽城市发展空间、驱动城市新发展、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。
以长沙南板块为例。对于外地游客来说,长沙南边能吃喝玩乐的地方没有市中心丰富,但对于本地人而言,长沙南板块地铁沿线可谓“香饽饽”。但在多年以前,长沙南边对于长沙人而言,如同郊区一般,位置偏远,交通不便利。如今,随着双地铁线与磁悬浮开通运营,依托高铁枢纽、会展中心、中国(湖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发展引擎,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,成为大家争相投资的热门板块。
此外,地铁带来巨大的人流量,随着地铁的建成运营,以各个地铁站点为中心的商圈、大型商业综合体业也逐渐形成。长沙的地铁系统串联起了新老城区,无缝衔接了五一广场、德思勤等众多新老商圈,地铁沿线所涉及的区域被进一步“盘活”,成为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据悉,长沙轨道集团还着力打造地下商业空间,大力激发了商圈活力。如位于五一广场站黄兴路地下的国金街项目,全天候、全客群、全方位的商业模式填补新的业态组合和品牌结构,实现了周边商业与地铁站点的互通,开拓城市时尚新视野。
“地铁时代”的到来,为长沙经济发展、生活品质注入新活力。笔者相信,长沙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,将继续推动长沙乃至湖南高质量发展,助力长沙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征程中当好领头雁。(文/大公湖南 周汝洁)
版权声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大公湖南”或“大公网湖南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本网站所有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“大公湖南”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