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晨辉下的“铁壳虫”看中国发展

编辑:申雨 发布时间:2022/10/26 10:59:27 来源:大公湖南

  清晨5点多,天蒙蒙亮,岳麓山脚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,刚刚冒出的朝露透着一丝丝清凉。笔者乘网约车回四方坪,与司机师傅交谈的这两刻钟,在“铁壳虫”里穿梭现在和过去,在言语声中感受时代变化和发展。


图片10.png

麓山南路指示牌 图源|网络


  “手机尾号6263。”“好嘞!”70后的司机陈师傅一大早精神矍铄,说话中气十足。一闲聊才知道,让他保持活力的是对司机这份工作的满腔热爱之情。


  麓山南路上的车在这黎明时分稀稀疏疏,深蓝的天色配着路灯很迷人。“师傅,您开车多久了?”我问道。“那兜兜转转,得有20多年了。”陈师傅打开了话匣子,“开车是我儿时最想做的事,在80年代,司机可是公认的铁饭碗。当时不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车,这‘铁壳虫’在那个年代是个稀罕物。”他把车称作“铁壳虫”。


  “88年,我跟着一位师傅学车。那个年代学车不仅仅是考个驾照那么简单,汽车的结构、理论知识、修车知识等等都得学,毕竟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得自己解决。学的东西多,犯错也难免,被师傅三天两头骂是常有的事。”我默默听着陈师傅的故事,稍微开了点窗,潇湘中路上车来车往,思绪随着谈话飞驰到那个年代。


图片11.png

80年代哥们儿姐们儿学开车 图源|网络


  在80年代,小汽车驾驶证绝对是可以拿出来炫耀的存在,司机的称号可以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,即便是到了90年代,依然如此。“当时拿到驾驶证,还专门请了一大帮子朋友吃饭。开车在那个年代给我一种由内而外的自豪感。”陈师傅说道。这份自豪感是来自于在那个平凡年代就能接触到普通人所不及的“铁壳虫”;是来自于对于汽车知根知底的学问深厚;是来自于长期从事这份工作所磨练出的高超技术。


  “上次看了一个2020年的数据,说80%的人不喜欢叫顺风车车主‘师傅’。但我感觉不只是顺风车,网约车的乘客也不怎么叫了。有的直接叫司机,有的叫先生,有的叫大哥,总觉得更亲近了,却没有‘师傅’那么对味儿。”陈师傅语气中充满着怀念。车被银盆南路的红灯缓下了速度。“不过,无论称谓如何变,我要做的事情没变,把客人安稳地送到目的地就行。”陈师傅补充道,语气坚定,不忘初心。


图片12.png

银盆岭大桥夜景 图源|网络


  看着银盆岭大桥上飞驰的车辆,笔者思索了司机称谓变化的原因。其一,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汽车走入寻常家。其二,驾驶证的取得不再需要特别高的门槛,驾驶车辆与其说是技术活,不如说是新时代必备技能。据公安部统计,2022年一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34万辆,新领证驾驶人775.8万人。“现在时代在发展,司机称谓的变化也侧面说明了中国经济的腾飞。”对此陈师傅也表示赞同。


  自行车入选“三大件”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,取而代之的是车子、房子和票子。截至2022年3月底,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.02亿辆,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.87亿人。同时,不仅是城市道路基础建设完备,村村通工程也让全国所有村庄连接四方。据2021年数据显示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高达34628亿元,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38.6万公里,其中贫困地区超123万公里。我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38.2万公里,占公路总里程的84.3%。“从长沙回张家界的老家门口,原来近半天的路程,现在开车都只需要不到4个小时。”陈师傅在这“铁壳虫”里感悟着中国的发展与变化。


图片9.png

破晓时分的四方坪 赵鑫宇摄


  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,如今陈师傅也已在长沙定居,生活惬意,工作顺心。“主要是工作时间很自由,一般是早上5点多出门,晚上8点多回去,都成了习惯了。现在也不像年轻时那样只盯着钱看,更多时候会带着家里人出去玩玩,享受生活。”平和的话语间带着点轻松,陈师傅表达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,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中国现代化社会的常态。人人都能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,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这也是一直以来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。


  早上6点多,三一大道上车辆渐渐多了起来,前行片刻便到达了目的地。“陈师傅,谢谢您。”“不客气,愿你有个美好的一天。”迎着朝霞与红日破晓的光辉,陈师傅的车逐渐远去。(文/大公湖南 赵鑫宇)

版权声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大公湖南”或“大公网湖南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本网站所有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“大公湖南”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!

相关推荐

  • 广告

阅读排行

专题锦集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×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