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。”千百年来,湘楚之地,书声琅琅,人才济济。
岳麓山脚,钟灵毓秀,岳麓书院历经千年的古朴韵味依然,学脉延绵;蒸、湘、耒三水汇聚,鸾翔凤集,石鼓书院讲学之风未消,精神之光永存;洞庭湖岸,人杰地灵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湖南教育人,胸怀天下,于岳阳楼上驻足吟唱……千百年来,湖湘大地奔涌着传道授业解惑之血液,涌现出屈原、周敦颐、王船山、陶澍、魏源、左宗棠、曾国藩等一位位冲破思想禁锢、引领思想潮流的先驱学者。
岳麓书院 图源|网络
教育承载着国家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,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培养。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……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”在党的二十大上,习总书记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,让湖南力创教育新图景的实践更有底气。
俗话说:中国教育看湖湘,湖湘教育看长沙。回望湖南教育事业的这十年,极不平凡的背后是党与人民,老师与学生的携手并进,同洒汗与泪;同时,长沙作为湘楚之地的核心城市,聚万泽之润,集千壤之华。回首十年岁月,不论是长沙教育资源的提升,还是学子能力技能的培养,都足以说明其教育事业已然上升了一个新高度。
教育资源稳步提升,教育稳保质量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而人才的培养,离不开教育资源肥沃的土壤。
2012到2022年,对长沙的教育事业而言,是教育资源飞速提升的十年。从“有学上”到“上好学”,这十年,让长沙教育普及上升到教育优质;从“人口大省”到“教育大省”,这十年,让湖南教育从保数量进阶到保质量。
十年前,“入园难、入园贵”依旧是牵动着无数家长神经的难题。现如今,长沙公办园建设加速。“相比大儿子当年入读的民办幼儿园,小儿子现在一年费用省了近2万,大大节省了教育开支。”家住万科里金域国际的李景在考察附近公办幼儿园后,深刻感受到了长沙教育资源的改善。
幼儿园明亮和谐的氛围 图源|网络
据了解,2014至2022年,长沙经评估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逐年递增,现已超1000所。全市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在园幼儿占比达91.88%,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89.1%攀升到96.3%。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到优质优惠的幼儿园。
同时,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变化。
今年2月,中南大学、湖南大学、湖南师范大学、湘潭大学、国防科技大学悉数入列“双一流”,对于吹响三湘高等教育发力号角,举足轻重,而其中4所均位于长沙。据统计,长沙市普通高校数量从2012年的47所跃升至如今的58所,现有普通高校高校总量和双一流大学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8和第9名。全市在校学生人数从171.5万增至286.7万,教师从12.6万增至20.6万人,年度教育财政投入从112.91亿元增至272.69亿元。
湖南大学 图源|网络
这些数字背后体现着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,也成就了学生、老师与家长对于教育的开心、舒心与放心。十年间,教室座位从“密”到“松”的时代变迁;黑板由“黑”到“白”的华丽转身;桌椅从“重”到“轻”的细节改变……这些学校资源配置的优化,都是长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良好体现。
德智体美劳并非空谈,学生能力全面发展
放学时分,长沙市大同第二小学校门外人声鼎沸。
“等会去打篮球吗?”“好啊。”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相邀着,肩上担子轻了,兴趣的培养重了。五年级的张同学背包里装着自己画的水彩画和漫画书,“现在作业在学校花20分钟就能完成,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,背着沉重的作业回家了。”
“让学校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乐土” 赵鑫宇摄
十年来,学生们的作业压力逐步减轻,兴趣爱好逐渐丰富的同时,学业、体质、思考力、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均有了稳步的提升。
7月2日,长沙市教育局发布《2021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。报告指出,中学生品德行为总体发展良好,学业增值明显;初中抗逆学生占比高于全国常模17.76个百分点,呈现出长沙市教育公平状况良好态势;智慧体育加快建设,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.4%。
同时,长沙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时和学分要求,加强校内劳动教育,拓展校外劳动实践体验。即使是在城区校园面积小、用地紧张的情况下,长沙的各学校因地制宜,活用空间资源,以“校园+基地”相结合的形式,拓展劳动实践基地,打造“立体”校园。
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图源|周南梅溪湖中学官网
在周南梅溪湖中学,一块生机勃勃的天地内,韭菜、花菜、萝卜生长旺盛,绿意盎然。种植区、试验区、大棚种植园等分区明晰,一个“物联网+现代劳动教育基地”建立在了原来的校内停车场上。雨花区桔园小学将灌木丛改建成了种植基地;高新区金桥小学巧妙布局,打造了7000平米的屋顶农场;五一中路小学因地制宜,开辟了“乐乐小院”劳动实践基地,开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课。
长沙的劳动教育稳步发展,劳动课不再作为一门空壳课程,而是实打实带给新时代学子劳动技能与创造力。据2021年的数据统计,长沙83.17%的中学开设了劳动课程且课时达标,88.4%的中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学校劳动实践任务,全市中学生劳动素养测评得分达82.37分。同时,72.82%的初中生和77.17%的高中生表示,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劳动知识技能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。
高新区金桥小学学生在学校的屋顶农场 图源|长沙教育
科教兴城,长沙用自己的行动与成绩证明了这一点。十年来,长沙市优质教育资源呈指数级增长;十年来,一批批长沙教育人矢志不渝,以“办人民满意教育”为奋斗目标努力进取;十年来,一张张录取通知书凝结血汗,为无数的家庭带来喜悦的泪水。
“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。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。”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教兴国和文化强国的重要论断,鼓舞人心,催人奋进。
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,新时代的大幕已然开启。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牵动每个家庭,也是长沙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相信在下一个十年,长沙教育将引领湖南,用更精彩的故事,更出色的成绩谱写出更华丽的篇章。(文/大公湖南 赵鑫宇)
版权声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大公湖南”或“大公网湖南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本网站所有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“大公湖南”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云标签 点击对应标签查看更多相关资讯!